领先的云计算网站建设服务商
-
朱仙镇启封故园:一个有故事的中原水乡景区
到启封故园 体验中原的“江南水乡”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在韦庄眼里,江南是一种情愫。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在苏轼眼里,江南是一幅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白居易眼里,江南是一种思念。
而对于北方人来说,江南则是一种向往。
可以说,每个北方人心里都有一个江南:那绿绿的河水,和岸边翠翠的垂柳;那弯弯的拱桥,和桥下黑黑的乌篷;那暖暖的阳光,和阳光下青青的石板;慵懒地徜徉在悠长的古街上,看青砖黛瓦亭台楼阁,看街回路转水静舟行,恍然间就已梦回千年……
朱仙镇启封故园景区即是如此。
朱仙镇启封故园坐落在位于中原“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上的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是以文化、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河南省和开封市重点建设项目、省文化产业50强项目,既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又是开封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平台。
景区的建设开发理念是“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古韵浓厚,风格独特”,意在营造一个以水上观光、娱乐、购物、休闲、度假活动为主的特色旅游综合体,打造“中原最具水乡风情的历史人文休闲古镇”。
景区的区位交通优越,它紧临郑民、日南、商登、大广等高速公路,东北20公里处便是八朝古都开封,西南60公里处为新郑国际机场,无论你来自全国各地、省内省外,是乘坐飞机、火车还是自驾游都非常便利。
景区由河南十大浙商企业之一的河南开心一方置地集团有限公司倾情打造,2010年开始规划,2013年开始建设,2016年10月1日对外试营业。
景区占地总规划面积约5300亩,计划投资约120亿元,其中水域面积约1800亩。分为古镇风情旅游区、环湖风景游览区、温泉休闲度假区、岳飞古战场展示区、生态农家体验区、文化创意养生区、生态湿地体验区、生态林地观光区等八个功能分区。一期古镇风情区已建成开放,面积约700亩,以漕运文化、岳飞文化、年画文化、豫剧文化、状元文化、姓氏文化、吉庆文化、饮食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演艺、特色民宿、风味美食、文创开发、青少年研学等为主要内容。
景区一期古镇风情街区为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以复古的明清建筑作为主要建筑类型,将厚重的历史、传统的文化皆收其中。作为中原唯一水乡风情的特色旅游综合体,使中原大地增添了水的灵动,将为游客带来江南水乡般的享受。
-
朱仙镇历史变迁 朱仙镇的历史,源远而流长。因地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腹地,朱仙镇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春秋战国这里,朱仙镇已经形成了小型居民聚居点。北宋末期,首次出现了见诸史料记载的“朱仙镇”称号。明清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河的开通而走向鼎盛,成为“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经济发到,商业繁荣,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
1.文明肇兴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开始有了人类活动痕迹。在万隆乡的万隆岗遗址和断头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关于开封先民的文化遗存。 2011年,开封地区的文物工作者又一次在朱仙镇一带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灰坑遗址,并出土了的石廉、蚌器等遗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先民们从单纯的使用石器到学会制造工具,从单一的采摘和狩猎获取食物到“刀耕火种”式的农业生产,缓慢地进化着,不间断地繁衍生息,并开创了开封文明的先河。
2.启拓封疆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朱仙镇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公元前700年,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取名“启封”,八朝古都开封由此拉开了帷幕。当时朱仙镇是启封城西北的一个居民点。
3.窃符救赵
战国时期,帮助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屠夫朱亥,传说是丹朱的后裔。救赵后朱亥又舍身替信陵君出使秦国,被囚禁。朱亥不愿为秦国效力,扼喉而亡,以死来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据说,朱亥的遗体被运回魏国大梁后,墓葬在朱仙镇一带,俗称“屠儿墓”。据《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相传战国时,朱亥故里,亥旧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
4.唐宋起兴
唐宋以来,朱仙镇一直是华北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也是开封的南大门,并因西蔡河的开凿而迎来了自己第一次的繁荣。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开封县入浚仪县后,政治经济中心北移,朱仙镇作为一处居民点逐渐发展起来。
五代时期,开挖蔡河与汴河相通朱仙镇濒临西蔡河,凭水运逐渐成为汴梁附近的重要居民点。
太平兴国九年,宋太宗令“凿尉氏县界新河90里,数旬而毕”,拉直了的新河使朱仙驿因紧邻蔡河而成开封附近的水陆要冲,由村落而驿站,进而成为集镇。北宋末,首次出现了见诸史料记载的“朱仙镇”称号。
金、元时期,随着开封地位的衰落,运河的变迁,以及黄河改道,朱仙镇也就随之衰落了。
5.贾鲁治河
元末明初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治河而再度崛起,并逐步确立了自己“四大名镇之一”地位。元末黄河先后多次在开封决口,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顺帝派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专职治河事宜。贾鲁首先将黄河逼入故道。又引密县水,经郑州、中牟,折南至开封朱仙镇,而后汇入古运河,直达商水县入淮。贾鲁此举既消除了水患,又复兴了漕运,他所疏通的这条河道被命名为贾鲁河。贾鲁河开通之后朱仙镇作为贾鲁河航运终点,成为开封唯一的外港,是开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6.明清鼎盛
朱仙镇在清代时期依然延续着往日的繁荣,并在康熙年间达到极盛。当时镇中心有寨墙作不规则环护,纵横各1.5公里,周长5公里,面积2.25平方公里,辟有四门。寨墙原为土筑,1862年(清同治元年)改用砖砌。贾鲁河(亦称运粮河)纵穿镇中,将镇分为东西两部分,河上建桥3座,将东西两镇连为一体。镇南门外沿河两岸码头林立,长达2.5公里,船只可直达寨内。
然而,好景不长,从清代嘉庆、道光以后,因黄河漫溢贾鲁河朱仙镇趋于衰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贾鲁河终被沙填,舟楫完全不通,加之京汉铁路、陇海铁路先后通车,交通路线大转移,朱仙镇水运优势不再。
至20世纪初,沦落为一个极端残破的集镇,不仅商业急剧萎缩,商人四散,而且昔日的市镇也因洪水、风沙等原因而成断垣残壁。至1906年,镇内民、商仅存3000余户、15000余口。
7.民国凋敝
民国年间,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其经济彻底破产。全镇人口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仅剩8500余人,不及全盛之时的1/24,镇区面积仅剩西大街、估衣街、京货街、河东街,其余则化为荒园耕地。至1938年,全镇仅有7000余人,房屋已拆去五分之四,大批古建筑惨遭破坏。
8.万象更新
1948年10月,中共开封县委和民主政府曾驻朱仙镇,1949年9月迁走。
建国后,朱仙镇先后成为区民主政府、人民公社、乡政府、镇政府驻地,朱仙镇的经济随之走向复苏。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仙镇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集市贸易迅速发展。
1958年朱仙镇成为公社。
1986年,朱仙乡人民政府改为镇带村体制的朱仙镇人民政府。同年,朱仙镇政府将运粮河两岸开辟为商业街,闻名中外的木版年画、玉堂号豆腐干开始恢复。
1987年,朱仙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1988年10月,镇政府制定出总体发展规划,并被开封市建设局批准通过。
1993年,运粮河河道堵塞,水源枯竭。
1994年,朱仙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
1995年,当时的朱仙镇政府曾进行过一次规划开发,拟把朱仙镇打造成影视城和旅游城,后因客观原因而导致规划搁浅。
2000年,对朱仙镇再次进行开发,新建了清真寺广场,岳飞庙、仿古一条街、木版年画民俗村、年画一条街。同年,朱仙镇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重点镇”(共117家),被国家选为全国100家小城镇社会经济综合试点镇。
2002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朱仙镇“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称号,“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在朱仙镇举办,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17家重点镇中的9个一类镇之一。
2003年,朱仙镇举办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首届朱仙镇岳王庙会。
2004年重新开通运粮河,次年完成镇内路面硬化。
2006年5月,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8月朱仙镇入选“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也是华北地区唯一入选村镇。
2007年10月,朱仙镇被河南省政府评为“特色文化产业镇”。 更多......
-
朱仙镇之战:闯王掘沟大败明 闯王李自成亲率数十万人马,在中原大地上浩浩荡荡地向开封进发。艳红的太阳照着绣有“闯”字的帅旗,猎猎招飐。其时是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一日。
大军行至开封城西南的朱仙镇,已是黄昏,李自成便令部队在镇郊扎营。闯王正骑着马在察看各部安营时,忽有巡哨官来报:“明将左良玉和丁启睿、杨文岳三支人马已奉旨兼程北上援救开封。”闯王哈哈大笑说:“来得正好。”次日,闯王将老营移至阎家寨,其余各路人马四面围住开封,并拨出大批人力枪割地主的麦子,以备军粮,赈济贫民。
且说左良玉率十余万人马、丁启睿、杨文岳率5万人马,虽是奉旨兼程北上,其实行动并不迅速,因为他们知道李自成不是好对付的,行军十余日,才接近朱仙镇。
这一天后半夜,左良玉提刀纵马率兵攻入朱仙镇南门,丁启睿、杨文岳攻入东门。因镇中并无多少守军,左良玉就轻易地占据了镇中岳王庙。此时,闯王派出的由李过率领的3000骑兵也恰从西门突入朱仙镇,与丁启睿、杨文岳的人马在镇中窄路相逢,便混战起来。丁、杨二人的军队火器甚多,李过的骑兵在胡同中不便驰骋,渐渐支持不住。正在紧急之际,左良玉的大队人马又从四面围来,把李过围在核心,左冲右突不能脱困,李过面部还中了一箭。只听明军喊声震天,李过心慌,但仍拼死恶战。明军不敢近前,只用弓箭和火器远远地射击,李过的士兵伏在断垣残壁间抵抗。
到天刚破晓时,闯王手下大将刘宗敏的一方5000骑兵杀到,一阵杀退明军,救了李过。刘宗敏见李过面部带伤,况且李过又是李自成的侄儿,不便责备他。李过自己却说:“我轻敌冒进了,没有听将军的话,请将军惩治吧。”刘宗敏一笑说:“小将锐气可嘉。以后注意不可盲目轻进。”天大亮时,闯王李自成进入朱仙镇。此时明军已退到朱仙镇东南十余里的水坡集去了。
闯王手下猛将郝摇旗前来向闯王请示说:“敌人退至水坡集,正可一举歼灭之。”闯王说:“且慢。先不烦将军虎威,我自有妙策。请将军午后边到岳王庙来会商。”午饭后,李自成召集手下将领刘宗敏、郝摇旗、李岩、袁宗第、李过、刘芳亮、宋献策、牛金星、田见秀、罗汝才等人在岳王庙会商。李自成先让大家发表了一阵见解,最后说:“大家的主意归纳起来是不是这样的,就是:断贾鲁河之水,以绝敌军水源;离间左良玉和丁、杨的关系;还有就是拦击逃敌。”诸将一致称“是”,于是,李自成便分拨人马,各司其职。郑说明军退至水坡集后,左良玉扎营于东边,丁启睿与杨文岳驻扎在西边。两处官军貌合神离,左良玉瞧不起文官出身的丁和杨,而了启睿和杨文岳厌恶左良玉的拥兵跋扈。
这天清晨,丁启睿和杨文岳的营寨忽然遭到李自成军队火炮的轰击,炸死炸伤多人,而左良玉的营盘却未遭袭击。丁、杨二人心中大疑,便在一起商量。杨文岳说:“督师大人,李闯贼不轰左良玉兵营,专轰我们,这是为何?”丁启睿说:“我此次奉帝命督师,就是要督左良玉。李自成攻破商丘时,对左府加意保护,况且,左良玉的养女就在闯营,被李闯夫妇收为义女。……不可不妨他叛国投敌呀!”杨文岳说:“不如把他叫来杀了……”丁启睿连忙摇头说朱仙镇的传说 在中原有一个古镇,她有千年的历史,华夏文明底蕴深厚,是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曾是中国四名镇之一,有着很多传奇故事,这就是朱仙镇,中国传统文化名镇,十大最美丽村镇之一,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运粮河穿过小镇流向远方,它曾孕育了中原文化,是历史上文艺盛世北宋的漕运要道,当地人叫做赵匡胤的运粮河,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优美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这里并没有河流,到处是黄沙,老百姓只靠画些神像免强度日,正常年景还好,遇到荒旱年就要出外讨生活,苦的很。到了北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盘龙棍扫平后汉,心中还想要平来南唐后蜀,统一天下,于是他派大将石守信率兵征南,此时正是春天本来是打仗的好时机,怎耐春雨绵绵下个没完没了,从汴京运输的军粮迟迟到不了军营,这一下当误了不少事,士兵吃不饱也就无心攻打,催粮的加急军报送来,太祖忧心如焚,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当时的首相赵普闻声赶紧进宫,太祖将军报让他看了,问他有什么主意,赵普奏道:“这些天运输军粮累死了不知多少马匹,民工苦不堪言,如此下去怎么得了,现如今前方将士急需军粮,陆路难行,不如走水路罢”。太祖道:“走水路行是行,可是大运河不能通到军营,我们总不能给敌人送粮食罢”。赵普说:“万岁,从这汴京向东南不过一二百里就通到涡河,咱们现在只要将黄河水引入涡河,便可行船运粮,这水上行舟一日千里,今后征南将士再不愁粮响”。太祖闻言大喜,命二王赵光义亲自监工,修通运粮河。这河一路修来倒也顺利,可是到了朱仙镇一带,却寸步难行,春天多风沙,每天白天大风狂飙,沙石满天,吹得人睁不天眼睛,民工们免强挖沙石,抬到岸上,到夜晚大风过后就又坑满壕平。为此事太祖急得火上房,却也无计可施。
这几天,天气变好,大风息了民工们加班加点疏挖河道,天黑后,一轮明月升上天边,宁静的夜色里一条青龙从皇宫飞出,它到了运粮河边跃入河内,五爪并用,飞快地把泥沙抛向岸边,河水随着龙身子的摆动向前流淌,二三个时辰过去了,青龙想这数里之路,我如此用力也该打通了,怎么还有这么多泥沙,而且好象还越来越多不免抬头望去,只这一看,不由得怒从心生,飞身上岸。
诸位要问何故,却原来岸上有一人正用独轮小车推沙填河,那小车堆着整座沙丘,倾入河内,一座连着一座,一刻不停,这青龙原是太祖元神,只因太祖忧郁军兵无粮,元神出窍来挖这运为粮河,如今成功在即,此时看到有人作对,怎不大怒,当即化作人形指着那推车道:“尔是何人,前方前士急需军粮,朕亲来挖河,尔竟来填,岂不可恶。”
那人头也不抬,破口骂道:“红脸贼,背信弃义,竟敢在孤家面前妄称朕,尔夺朕之江山,欺朕的孤儿寡母,还不满足如今妄兴不义之师,意图扫平诸侯,独霸天下,朕岂容得。”
太祖闻言大惊:“您是柴皇兄吗?”,那人抬头喝道:“谁与你称兄道弟,红脸贼,还我江山来。”言毕奋力将一车沙土推入河中,赵匡胤一见大惊,双手推住车头,二人一时之间各使真力,相持不下,两条巨龙,一青一黄,飞入云天,相互打头,不肯干休。
正在这时,一只彩凤从西边飞来,哀鸣不已,二人听得凤鸣即住手仰望,只见一只彩凤飞来,落在独轮车上,转眼化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
“大哥一向可好,小妹这厢有礼了。”太祖定睛一看,却原来是京娘。“京娘,大哥对不住你,你如今仙居那里,一向可好?”
京娘说:“小妹蒙大哥千里相送,回至故里,是感激得很,因家父许婚未成,实是无颜留在人世,小妹仙游蒙关帝收留,适听关帝讲二位大哥在此打斗,小妹来化解,自家弟兄和为贵,莫要动气伤身。”
京娘转身向柴荣说:“柴大哥,小妹这厢有礼了。”柴王说:“姑娘莫多礼,这红脸贼夺我江山,负心薄义,朕决不容他,姑娘莫费口舌,回山修行去吧。”且说运粮河挖通以后,县官赶紧具本上奏,报入京城。此时在京城皇宫里,二王赵光义正忧心如焚,在御书房里踱来踱去,氶相赵普说:“王爷,前方急需粮草,运输粮食困难重重,这几天风大雨急,军粮不得不停运,将士们更苦了”赵普道,“真愁苦孤王啦,如今战事紧,王兄又昏睡不醒,现在不知如是何".赵光义忧郁地说。
赵普说:“那御医咋不快些调治,”御医说:“脉向正常,可能是皇上精神劳累过度,昏昏沉沉,服药也不见好”。正在这时,一宫人勿勿跑来禀道:“千岁,万岁醒了,宣您前去”。 更多...... -
朱 亥,战国时魏国人,隐居于市井之中,有勇力,早年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当屠夫。魏安嫠王十九年(前258年),因侯赢的推荐,成了信陵君的上宾。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隐居朱仙镇。李白作《侠客行》歌咏朱亥。
结识魏公子无忌
魏国的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魏安厘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的为人,心性仁厚而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无论士人的才能高低,公子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敢因自己富贵而对人骄傲。因此,周围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来依附他,招来宾客三千多人。在那个时候,各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宾客多,有十多年都不敢出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一位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很穷,做大梁城夷门看守的小吏。公子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叫人去问候他,想要送他一份厚礼。(侯嬴)不肯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口德,纯洁操守,决不会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于是公子办了酒席,大会宾客,坐定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径直走上车去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来窥测公子的态度。公子握着驭马的缰绳,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肉市内,希望委屈(您的)车马(跟我绕绕道去)拜访他。"公子驾着车到街市上去。侯生从车上下来,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故意长时间站着跟他的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但)公子的脸色更加显得温和。当时,魏国的将相宗室和宾客坐满堂上,等着公子来开宴;(这边)街市上人们都看着公子亲自执辔,跟随公子的骑马的卫士都暗中骂侯生。侯生看公子的颜色始终不变,才辞别了朋友上车。到了公子家中,公子把侯生让到上座,向每位宾客介绍,宾客都很吃惊。喝酒喝到痛快时,公子站起来,到侯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生借机对公子说:"今天我把您也难为够了!我不过是一个夷门看守,但公子亲自委屈车马,到人多广座之中迎接我,(我本来)不该再去访问别人,(可是)今天您却特意地(陪我)去拜访朱亥。然而我想要成就您的爱士之名,故意使您的车骑长时间地停在街市上,(又去)拜访朋友,借此来观察您,(而)您却越加恭敬。街市中人都把我看作小人,而认为您是长者,能谦恭下士啊!"酒宴完毕,侯生就成了公子府的长客。侯生对公子说:"我拜访的那个屠户朱亥,这人是个贤人,一般人不了解他,因此才埋没在屠户中间。"公子几次去拜访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觉得他很奇怪。
公子窃符救赵
厘王魏安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攻破了赵国在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围邯郸。魏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几次派人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请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赵。秦王遣使者告诉魏王说:"我攻打赵国,很快就要攻下;诸侯有敢救赵国的,待我取了赵国,一定调动兵力先进功他。"魏王害怕了,派人去阻止晋鄙,叫他停止进军。暂驻在邺在,名为救赵,实际是抱着观望秦赵两国形势的态度。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责备魏公子说:"我所以自愿同魏国结为婚姻,是因为您行为高尚,讲义气,能够解救别人的困难。现在邯郸早晚都要投降秦国了,而魏国的救兵不来,您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表现在哪里呢?况且您即使瞧不起我,抛弃我,让我去投降秦国,难道您就不怜爱您的姐姐吗?"公子很忧虑这件事,屡次请求魏王(出兵),并让自己门的宾客辩士用各种理由去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始终不听公子的请求。
公子自已估计,恐怕终不能得到魏王的允许了,他决计不独自苟存而使赵国灭亡;于是请求宾客们凑集了车骑一百多乘,要带着门客同秦军拼命,与赵国共存亡。走过夷门时拜门了侯生,把他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计划都告诉了侯生。(以必死的)言语告别而行。侯生说:"公子好好努力去做吧,我不能跟从您。"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说:"我待侯生,礼貌也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难道我还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吗?"他又驾着车子回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要回来的啊。"(他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名闻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只打算跟秦军拼命,这就好象拿肉去投给饿虎,那会有什么成效呢?(您)还要这些宾客做什么用呢!可是公子您待我特别恩厚,公子去了,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会回来的。"公子向他连拜两拜,就向他请教。侯生于是遣开旁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于魏王的卧室中,(她)有机会能偷得兵符。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求子人报仇已经三年了。从魏王以下,想找到(替她)报杀父之仇(的人),没有找到。后来如姬对公子哭泣,公子就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如果一次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把晋鄙的军队夺到手里,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他的计划,向如姬请求,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
朱亥击杀晋鄙
公子要走了,侯生说:"大将在外,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了对国家便利。公子即使合上了兵符,但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又去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您一道去。这人是大力士,晋鄙听从(您),当然很好,如果不听,可以(朱亥)击毙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有威望的老将,去了恐怕不会听从,必定要把他杀死。因此我难受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井中一个宰杀牲畜的人,公子却屡次亲自慰问我。所以不报谢您,是因为小的礼节没有什么大用。现在公子有急事,这是我(为您)出死力的时候了。"于是就跟公子同行。公子拜辞侯生。侯生说:"我应该跟从(您去),(可是)年老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您的行程,到达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方自杀,用来报答公子!"
公子就出发了。到了邺地,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对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起手来看一看公子,说:"现在我拥有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是国家的重任。现在(您)却只身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朱亥用袖中四十斤重的铁锤,锤死了晋鄙。
公子就统率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兵士,下令军中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奉养父母。"得到经过挑选的精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撤退了。于是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界上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和弓箭在前面给公子引路。赵王(向公子)再拜说:"从古以来的贤人,没有谁赶得上公子的啊!"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把)自己与信陵君相比。公子与侯生告别,到达晋鄙军中时,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魏王因公子偷了兵符,矫诏杀死了晋鄙而大为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魏王会恼怒他)。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以后,(他)就让部将率领大军撤回魏国。公子自己与门客留在赵国。
后来,信陵君派遣朱亥出使秦国,秦王不让朱亥返回,要求他为秦国效力,高官厚禄,应有尽有。朱亥不同意 。秦王就把朱亥关进一个装有老虎的大铁笼子里,考验朱亥,威胁朱亥。老虎看见有人被投进笼子,就猛扑过来。朱亥大叫一声“畜生,你敢!”那老虎吓得趴在朱亥的脚下,动也不敢动。秦王无法,只好将朱亥囚禁起来。朱亥见回去无望,就用头撞柱子,柱断而不死,于是用手扼喉,喉断而死。
史书记载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更多......